两岸关系严峻复杂,上海市长龚正与台北市长蒋万安为何还要相见?

2023-08-29 14:07:39 来源:解放日报

上海与台北,直线距离700公里,直飞时间仅2小时。浅浅的海峡隔断不了沪台情谊,在正确认知两市交流性质的前提下,上海台北城市论坛没有因为岛内政局变化及疫情原因停摆,继续成为两岸间最重要的城际交流平台之一。

8月30日,2023双城论坛如约而至,上海市市长龚正与台北市市长蒋万安将共论城市发展。外界期待,时隔3年再度线下交流的双城论坛,能为两岸机制化交流提供新动能,能以实实在在成果提升民众获得感,真正让“两岸一家亲”“两岸命运共同体”理念深植民众内心。


(资料图)

从来不只是坐而论道

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还记得2019年考察台北市立图书馆时的感受,“在那里,读者可以和艺术零距离接触。图书馆不仅是书的海洋,也是艺术的殿堂”。受此启发,上图东馆邀请了10位海内外艺术家在馆内创作公共艺术作品。三楼北侧的“知识之塔”是由台湾艺术家刘文瑄设计,近8000张图书索引卡盘旋而上,生动诠释了“书山有路勤为径”。

这样的沪台交流案例还有许多。在2010首届双城论坛举行后不久,上海虹桥机场就与台北松山机场实现直飞,形成了沪台一日生活圈。之后,两市交流合作驶入“快车道”,迄今为止已签订42项交流合作备忘录。这13年里,台北的里长模式、市民热线、医疗健保、旧城活化成为上海学习的案例;而上海的基础建设、交通管理、智慧城市、数字产业也让台北获益良多。

“双城论坛从来不只是坐而论道。”在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秘看来,通过这一机制化平台,上海与台北围绕城市治理诸多领域分享经验、互通有无,提升了两地民众的福祉,溢出效应日益明显。

以两地市民关注的环保为例。早在2010双城论坛期间,沪台就签署了《环保交流合作备忘录》。“上海在大气污染治理、环评管理有特色,台北在垃圾分类、环保教育方面有长处。”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介绍,两市保持密切接触与互访,在攸关民生的PM2.5来源分析、生活垃圾减量化等领域,形成一批交流成果,推动双城环境质量不断改善。

与此同时,借助双城论坛机制,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对方城市,实地感受沪台友谊——两地的基层干部,能去对方城市当一天居委会主任或是里长;双城的青年学生,可以感受不同城市的校园文化;沪台的长跑爱好者,会去对岸参加马拉松比赛……即便疫情阻隔,两市的线上交流也从未间断。一系列的基层交流拉近了彼此间距离,夯实了两市民间友好土壤,为两岸走近、走亲创造更有利的条件。

“不断在交流,一直在互鉴”,有学者认为,这就是双城论坛常办常新的魅力所在。

从相互借鉴到同题共答

采访中,不少学者提到,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城市竞争,双城论坛乃至沪台交流的意义,已经从过去的两市间互学互鉴,延展到了面对挑战同题共答,进而双城携手“一起向未来”。

“本次论坛两地嘉宾将讨论数字经济、低碳永续、智慧医疗等议题,这些其实都是两地政府想要突破、但又不太容易突破的领域。”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盛九元以低碳永续为例,作为两岸人口密集、经济繁荣的大都市,沪台都面临着如何用低碳的思维、低碳的技术改良城市运转模式、改变市民生活方式的课题。这些年,两市在绿色能源运用、碳排放交易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,但依然存在短板。双方可借论坛加深交流,获得针对性、前瞻性的经验,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
专家相信,如果这类共通话题能在会场上被热烈讨论且达成一些共识,从某种意义上说,也是在为今后双城乃至两岸合作寻找新的空间与动力,进而促进两岸和平发展、融合发展。

关注本次双城论坛的,还有在上海生活工作的台湾同胞。“论坛的顺利举办是一个积极信号,让我能更安心地留住上海。”在沪创业的“80后”台青许建平说。上海是台胞集聚热土、台企投资高地。数据显示,上海已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.91万家,累计吸引合同台资金额461.1亿美元。随着疫情缓解,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此寻找机遇,实现梦想。不少像许建平那样的台商期待,能在本次论坛的相关分享中觅得商机,实现企业更好发展。

由此可见,即便两岸关系复杂紧张,但无论是两岸和平的主流民意,还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,都赋予双城论坛重大现实意义。展望未来,外界期待这一两岸间重要交流平台能延办下去。“双城论坛的未来是由它的定位、属性和品质所决定的。历史潮流、发展趋势、社会规律决定了双城论坛的过去与现在,同样也会决定它的将来。”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王海良说。

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原创稿件,未经允许严禁转载

作者:洪俊杰

微信编辑:皮小姐校对:佳思敏

上一篇浙商证券给予奥来德买入评级 奥来德点评报告:营收利润双增 OLED发光材料国产替代加速进行

下一篇:楚能新能源(宜昌)锂电池产业园项目一期投产

x

推荐

推荐阅读